业务专线:13916471365 QQ:1301942498 售后专线:021-58582397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国晟
 ◎ 企业文化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智慧终端产品
 ◎ 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 消费管理系统
 ◎ 巡更管理系统
 ◎ 水控管理系统
 ◎ 停车场管理系统
 ◎ 证卡打印系列
 ◎ 通讯、发卡系列
 ◎ 停车场设施
 ◎ 人行通道系统
 ◎ 停车场诱导系统
 ◎ 梯控管理系统
 ◎ 访客系统
 ◎ 会议系统
北京首提“以水控人”制度 长江水2014或入京城[2012-03-19]


北京首次提出“以水控人”制度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日前在市水务改革发展工作大会上强调,京城将建立起以水控制居住人口规模的制度,把水的管理贯彻到“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之中。对此,有评论认为,此举是首都“首次以水资源承载量控制人口规模”的明确表态。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认为,首都做为全国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水危机日益严重。此次明确“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值得关注。

  京城水危机迫在眉睫

  地处华北平原的北京市,历来属于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水资源告急的形势越发严峻。

  据记者了解,当前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已从多年前的不足300立方米,降至近几年的100立方米左右,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成为我国最为缺水的大城市之一。

  刘淇在当日大会上的讲话也证实了这一点,他强调:“近10年来,我们以年均不足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保障了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

  当用21亿立方米除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最新统计的首都近两千万(1961.2万)人口后,结果是“全市人均水资源不足105立方米”。

  用一个简单的换算可得出更为直观的结果,105立方米相当于105000升,折合成19升/桶的桶装水约为5526桶;按照一个三口之家平均每月消耗四桶水供饮用计算,115年后,105立方米水资源将消耗殆尽。

  “尽管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还是客观体现了京城缺水的现状。”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水循环与水文过程研究室主任宋献方对本报记者强调,目前现状要求我们采取源头节约用水、后续中水回用、南水北调、以及海水淡化等手段予以弥补,才能缓解迫在眉睫的水资源危机。

  “最严管理”待落实

  刘淇表示,北京要坚持首善一流标准,走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促进水务工作可持续发展。

  当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被首先提及。刘淇强调,首都要按照节流与开源并重、保护与利用并举的原则,建立全市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实行区域和行业用水总量控制。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五”规划人口问题顾问陆杰华就此认为,京城此举旨在建立水资源预警机制,借助可测量的城市人均用水量,对应人口红线,量化人口管控现状和城市资源的承载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彭刚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遭遇人口膨胀的首都而言,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与公共资源呈现紧张状态,通过诸如提升收费价格等经济手段调节分配只是辅助之策,根源还需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来节约和扩充资源。

  “节水宣传是一方面,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及引水工程才是良策。”彭刚认为,此次明确的最严管理制度值得关注。他强调,“节水”应该成为生活“常态”。

  据记者了解,为落实“最严管理”,北京还明确将完善城市防洪排涝系统,以最大限度收集“雨洪资源”再利用;在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强调充分利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科技手段保障全面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

  此外,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长江水预计会在2014年引入北京,届时每年将有10亿立方米长江水进入北京境内,缓解北京城区用水压力。

 

  关于国晟 | 产品中心 | 解决方案 | 典型案例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业务专线:86-21-58582397 50313142 传真:50313143
上海国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38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