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推进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相关政策解读 |
校园节能,作为社会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去年,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提出联合原建设部及财政部,联合推行校园节能减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日前出台了《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和《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记者日前就此专访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有关人士。
节能降耗节约型校园建设势在必行
“高等学校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采访一开始,该人士就对记者说。据悉,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273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792所,在校学生数超过2300万人。据有关部门进行的能耗调查显示,2005年,45所高校人均能耗水平为0.775吨标准煤,45所高校人均用水量为145.2立方米。而相较之下,2005年北京市人均年生活用能量是0.47吨标准煤,2005年全国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74.5立方米。我国提出的高等学校节能目标为:到2010年底,高等学校能源消耗生均降低20%,水消耗生均降低15%。“以2300万在校生测算,1年全国高等学校节能量为356.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1个760万人特大城市1年生活用能总量;1年全国高等学校节水量为4.356亿立方米,相当于1个500万人特大城市1年生活用水总量。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已升至2.6亿多人,则节能潜力将更大。”该人士向记者计算了学校校园节能节水将带来的可观效果。
该人士补充说:“如果2.5亿学生每人节约1度电,将节约2.5亿度电,相当于1千万只25瓦的灯泡照明1000小时。2.5亿学生每人节约1吨水,将节约2.5亿吨水,可以满足60万人1年用水需要。”
高等学校的能耗水耗数据显示了节约型校园建设势在必行,而加强节能节水工作在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中更有其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建设节约型校园是教育系统落实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和促进科技进步的主要阵地,深入开展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本身的能源资源节约,降低办学成本,在社会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还有利于促使广大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掌握节能环保技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节能节水工作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节能节水工作,将有效地促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全面开展。”该人士这样概括节能节水工作在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把握特色积极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节约型校园建设中节能节水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运行监管,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节水强制性标准,开展低成本节能节水改造,积极推进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等内容,围绕这些重点工作,此次制定的《导则》突出可操作性和引导性,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指南。”该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重点介绍了《导则》紧扣校园特点,为校园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教育普及等环节提供管理与技术指导的有关内容。
《导则》十分重视监管体系的建设,在总则、术语、基本原则之后,就提出了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监管体系建设。在监管体系中的组织建设方面,提出了学校应成立由主要校级领导负责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应下设节能或节水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校园节约的具体职能工作等内容。而监管体系中的制度建设方面则涵盖建设项目审查制度、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统计审计制度、数据公示及共享制度、需求管理制度、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环境管理制度。“力争通过监管体系中的节能审计、能源监测、过程控制等实现精细能源管理目标。”该人士说。
“此次《导则》中的技术要点具有鲜明的校园特色。”该人士指出。导则要求积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工作,并将其贯穿于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及用能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按照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建设节约型校园。在这一目标下,技术要点对于校园规划、设计、施工与工程监理及验收等各建设阶段以及运行维护阶段、行为节能(节水)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且根据校园建筑特点,要求教学建筑、办公建筑、科研实验楼、学生宿舍、食堂、浴室等各类建筑有节约专项措施。该人士还以绿色照明为例说明了技术要点展示出来的鲜明校园特色,如教室等公共照明系统进行有效的分区分时控制,鼓励学生宿舍实施定时熄灯制度,制定寒暑假期间教室等公共场合的节能照明控制措施等。技术要点的鲜明特色还表现在,针对校园人群这一特殊主体,提出了行为节能的具体要求,如在行为节能方面,规定了实施对节能行为的奖励和对浪费行为的教育处罚措施,将师生员工节能行动纳入行为规范建设中;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节约型校园学生志愿者队伍,巡查、监督并制止校园的能源浪费现象;自觉执行室内空调采暖温湿度的节能设定,严格控制空调开启时间等内容。在行为节水方面实施能源缴费校园一卡通,将水资源消费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以此倡导行为节水等。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通过推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让受教育者授受节约教育,感受节约氛围,走出校园后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他们将以节约的方式工作和生活,将学校里接受的节约理念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节约校园工作在社会上产生裂变效应,发挥校园节约的幅射作用。正因为节约型校园建设具有更深远的教育意义,因此《导则》里单设宣传教育一节。通过课程与讲座、科研与实践、宣传与普及等各种方式在校园中进行节约理念的教育和宣传。”该人士强调。
考核评价促总体节约目标实现
高等学校“十一五”期间的总体节约目标是:实现已有用能项目人均用能在2005年所耗能量的基础上降低15%%;已有用自来水项目人均用量在2005年所耗水量的基础上降低15%。
为了实现总体节约目标,据悉,《实施意见》对于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即要求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各高等学校应建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各职能部门、各学院领导参加的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做好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评估;完善政策激励机制;认真做好经验的总结推广工作。并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将定期检查各高等学校工作进展情况。
该人士还告诉记者,为配合《导则》实施及检查各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进展情况,导则的最后一节设立了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考核评价办法。评价范围基本以《导则》内容为基础,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硬件条件、政策与制度、建设效果、专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硬件条件包括节约型设备、计量设备、可再生资源使用;政策与制度包括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建设效果资源节约效果和建设项目落实情况;专项措施则包括教学建筑、办公建筑等的专项组织实施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统筹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来评价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工作,力图建立推动该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长效机制。”该人士告诉记者。
意见和导则的出台不仅对国内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进一步推动了国际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日前,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召开的“可持续校园建设国际联盟第二届大会”上,我国高校在创建节约型校园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大会诚邀中国参与国际可持续校园联盟的组织发展及校园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ISCN机构及一些国外大学还提出希望能借鉴中国关于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及技术导则的经验,开展交流。这表明,中国在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的建设上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国际的普遍认可,已领先欧美走在世界的前沿。本报记者 贺慧宇 |